top of page
搜尋

【2025施政報告懶人包】白居二增至7000個配額!一半撥40歲以下青年家庭及一人申請者!推出全新「長者業主樓換樓計劃」

ree

施政報告重點2025︱行政長官李家超於9月17日(星期三)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以「深化改革、心繫民生、發揮優勢、同創未來」為主題。《施政報告》重點包括綠白表比例改至50:50、公務員責任制、發展北都都會區等。


施政報告2025重點|綠白表比例改至50:50

隨著公營房屋供應量顯著增加,政府將按部就班推行一系列措施,協助更多市民實現置業夢想。其中綠表與白表的配額比例將從原來的40:60,調整為50:50。


另外,亦由下一期「白表居屋第二市場(白居二)計劃」將額外增加1,000個配額,使總數達到7,000個。在這1,000個新增配額中,將有一半撥給40歲以下的青年家庭及一人申請者。與此同時,亦會提升居屋和綠置居面積較大單位的比例,以回應市場需要。而放寬新出售單位的轉讓限制年期,亦由15年降低至10年,以鼓勵居民上進上流,適用於下一期起推出的居屋及綠置居。


施政報告2025重點|長者業主樓換樓計劃

房委會將推出「長者業主樓換樓計劃」,容許年滿60歲、並擁有資助單位超過十年的長者業主,在二手市場出售其現有單位後,無須補地價即可購買一個較小或位置較遠的資助出售單位,以為長者提供額外現金作為生活費,同時釋出較大或市區的單位,供有需要的家庭申請。


與此同時,容許擁有資助出售單位超過10年的業主,在繳付出租准許費後,將其未補價單位出租給合資格的白表申請者,此計劃名額為3,000個。


施政報告2025重點|本地勞工優先就業

為保障本地就業機會,政府宣布將於明日起(9月18日)「補充勞工優化計劃」下申請輸入侍應生及初級廚師時將要求:


僱主進行本地招聘的時間將由4個星期延長至6個星期,而且每星期須參加1次由勞工處舉辦的實地招聘會

僱主申請輸入1名侍應生和1名初級廚師時,必須已分別聘用2名本地全職侍應生和2名本地全職初級廚師


施政報告2025重點|新生子女首兩年享26萬免稅額

政府將進一步推出「組合拳」措施鼓勵生育,當中包括︰


由2026/27課稅年度起,在每名子女出生後首2年,納稅人可就該名子女享有雙倍免稅額(即26萬),而且也適用該課稅年度末所有未滿2歲子女

未來3年將新增15所資助幼兒中心,合共提供約1,500個年齡介乎0至3歲的兒童日間照顧服務名額,比現時規模增加近一倍

本學年將擴充「在校課後託管服務計劃」,名額不再設上限,方便家長外出工作

設立關愛窗口,方便孕婦輪候醫療服務

持續增加輔助生育服務名額,從兩年前的1,100個,提升至2025/26年度的1,500個


施政報告2025重點|公務員責任制

為提升香港特區政府的整體管理效能,政府將建立「部門首長責任制」,將其承擔部門主體責任的機制系統化、制度化,並強化公務員評核機制,深化不斷求進的文化。


施政報告2025重點|發展北都都會區

北都發展屬當務之急,政府將成立「北都發展委員會」,並由特首李家超領導,制訂北都各發展區的營運模式,推動大學城建設。同時,拆牆鬆綁簡化行政程序、採取安全省時省錢的建造方法,及訂立加快發展北都的專屬法律。


施政報告2025重點|放寬大學自資新生限制

為平衡本地學生的需要與非本地學生的龐大需求,且在不減少本地學位的前提下,政府將調整自資學額的招生上限。由2026/27學年起,每所資助專上院校的非本地生自費就學人數上限,將從相當於本地生學額的40%提升至50%。


此外,資助研究院研究課程的超額收生自資學額上限,也將由100%增至120%。與此同時,政府將明確維持每年15,000個資助學額,確保本地學生入讀資助課程的現狀不變,其權益不受影響。另外由即日起,不只商廈改裝,在拆卸原有商廈後重建的全新學生宿舍,亦能受惠「城中學舍計劃」,包括保留過剩地積比。而政府在今年內也會預留全新商業或其他土地作興建新宿舍,並邀請市場提交意向書。

施政報告2025重點|容許狗隻入餐廳

政府將推出容許狗隻進入的食肆牌照,獲批的食肆將設有清晰標識,方便顧客辨識,讓飼主與愛犬一同用餐,更為餐飲業界開拓全新的市場機會。

施政報告2025重點|優化「跨境支付通」

持續優化「跨境支付通」,拓展與兩地民生相關的匯款應用場景。政府明年會優化可攜現金援助的發放安排,在廣東及福建省養老的香港受惠長者可選擇由政府將款項直接匯入其內地指定銀行的帳戶。

施政報告2025重點|優化投資移民

政府宣布,將優化「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如購買非住宅物業,可算入額由1,000萬提升至1,500萬,物業成交價則仍不受限制;如購買住宅物業,可算入額維持1,000萬,但可算入的住宅物業投資會放寬,成交價門檻由5,000萬下調至3,000萬。

施政報告2025重點|推廣高端遊艇旅遊

政府將透過多項措施,全面優化遊艇產業配套並推動高端遊艇旅遊,包括將增加約600個新泊位,分佈於前南丫石礦場、香港仔避風塘擴建區及紅磡站臨海項目,以及推動建設專案,額外提供超過500個泊位,其中部分更可容納長度超過80米的超級遊艇。

施政報告2025重點|成立「AI效能提升組」

為應對新時代挑戰,政府將成立「AI效能提升組」專責小組,旨在統籌和指導各政府部門有效應用人工智能技術,並研究重組過時的工作流程,以推動全面的科技革新。此舉在重視安全風險的前提下,將推進「AI+」發展,落實「AI政務」,並促進AI在各行各業的廣泛應用,最終目標是全面提升社會效率。

施政報告2025重點|成立「內地企業出海專班」

政府將整合其駐外辦事處、投資推廣署及香港貿易發展局等部門,成立「內地企業出海專班」,旨在主動招攬並協助內地企業,利用香港的國際優勢走向海外市場。「出海專班」將由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親自督導,負責協調各部門與機構,為內地企業量身定製多元化的「出海」方案。

施政報告懶人包重點整理

社會民生(房屋)

公布馬頭圍邨及西環邨重建計劃,並研究重建模範邨

居屋綠白表比例由40:60,調整為50:50

下一期「白居二」計劃額外增加1,000個配額,總數達7,000個,其中一半撥予40歲以下青年家庭及一人申請者

新出售單位的轉讓限制年期由15年降至10年

推出「長者業主樓換樓計劃」

容許擁有資助出售單位10年或以上的業主,在繳付出租准許費後出租予白表申請者,計劃名額3,000個

社會民生(就業及勞工)

明日起優化「補充勞工優化計劃」下申請輸入侍應生及初級廚師的要求,收緊招聘時間和人手比例

實行法定最低工資「一年一檢」,首個新機制預計於2026年5月1日生效

成立舉報非法勞工專線,大力打擊非法勞工

社會民生(福利扶貧)

增設6個社區客廳,料可惠及約7,000個「劏房」戶

優化「在校課後託管服務計劃」,取消名額上限,擴大支援小學生及家長

以試行方式為離開綜援、並符合資格領取在職家庭津貼的住戶,提供有時限現金獎勵

「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總數增至16,000張

新增3個長者鄰舍中心,預計每年可服務約3,000名長者

增加約700個新建資助安老宿位,以及1,000張「長者院舍照顧服務劵」

資助選擇赴粵養老的綜援受助長者入住指定安老院,每名每月可獲5,000元資助(名額共1,000個)

預留每年5億元經常開支,用作推出一系列措施加強支援照顧者

繼續推行「關愛隊——支援長者及照顧者計劃」3年

增加80個私營殘疾人士院舍買位計劃宿位、220個特殊幼兒中心名額、100個展能中心及50個嚴重智障人士宿舍名額

「婦女自強基金」年度撥款由每年2,000萬增至3,000萬

北都古洞北新發展區設立1間綜合家庭服務中心

社會民生(醫療健康)

加強子宮頸癌篩查服務、強化癌症篩查技術、增加醫管局服務量和添置醫療設備

香港中醫醫院及政府中藥檢測中心永久大樓於2025年12月起分階段投入服務

以學校為本的三層應急機制(精神健康)將恆常化在中學實施,並擴展至小學四至六年級試行

2026年增加6個中心,提供免費精神健康評估和安排跟進

城市發展與基建

推出容許狗隻進入食肆的牌照,獲批食肆會有明確標識

放寬私人發展項目中停車場總樓面面積的豁免安排

減收非住宅用戶50%的水費及排污費,並減收工商業污水附加費50%(為期1年)

額外預留300億在未來兩至三年加大工程項目開支

簡化食肆發牌制度及加快審批食肆露天座位申請

預留香園圍口岸一帶土地,推動食品產業發展及發展成為食品產業園,推廣「食品製造+旅遊」

2026年中為本地漁農產品建立統一新品牌

爭取在本屆立法會休會前通過規管網約車服務法例

2028年底前提供額外3,000支高速充電樁,並推出6幅用地作高速充電站

巴士公司將開放充電設施供其他車輛使用

青年發展及教育

加快建設「北都大學城」,推廣「留學香港」品牌,發展應用科學大學

每所資助專上院校非本地生上限由40%提升至50%

2025年內預留全新商業或其他土地作興建新學生宿舍

成立「留學香港專班」,推出「Hong Kong: Your World-class Campus」大型宣傳計劃

引入歐洲領先航空服務公司落戶香港

以試點形式容許直資學校申請上調班級數目及每班學生人數

設立舉報機制,打擊違規提供文憑試課程或「借殼辦學」

預留20億元支援中小學數字教育,並於2026年發表中小學數字教育藍圖,包括加強教師AI培訓

深化「青年理財教育計劃」,和推出全新調解工作坊

推出全新「傳媒專題內地實習計劃」

「在校課後託管服務計劃」名額不再設上限

未來3年將新增15所資助幼兒中心

文化、體育及旅遊

香港體育館改為演唱會優先;東九文化中心作長期演出和藝術科技;沙田大會堂演奏廳設為粵劇優先場地

亞洲國際博覽館預計2028年落成

成立「西九文化區學院」

加強推廣地區非遺特色,打造「香港處處有非遺」

康文署指定設施將引入市場營運模式

優化遊艇產業配套,推廣高端遊艇旅遊

賽馬會2026年將策劃以馬為主題的慶祝活動及表演,推廣賽馬旅遊

落實「四山」旅遊,提升郊野公園配套及新式露營地點等設施

推廣「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紅色旅遊路線

推出升級版「香港美酒佳餚巡禮」

即日起至2026年底,成功獲清真認證的餐廳,認證費可獲半額資助(上限為5,000元)

推展嶄新「傑出服務獎勵計劃」,宣揚「好客之道」

開放米埔和沙頭角海的邊境禁區

「香港國際機場東莞空港中心」第一期永久設施於2025年底起分階段完成,並展開第二期前期研究

推動粵港澳遊艇自由行系統建設

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設立全港首個「無感通關」試點

10月起擴大飛機乘客離境稅的豁免範圍

西九碼頭2025年年底啟用

政府管治

建立「部門首長責任制」,強化公務員評核機制

成立「AI效能提升組」,統籌和指導各政府部門有效應用AI技術

北都發展及大灣區合作

成立「北都發展委員會」,制訂北都各發展區的營運模式,推動大學城建設

加快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及新田科技城發展

古洞站和洪水橋站料分別於2027年和2030年竣工

金融及商貿

制訂促進產業和投資的優惠政策包,涵蓋批地、地價、資助或稅務減免優惠等

成立「內地企業出海專班」,主動招攬內地企業利用香港平台「出海」

優化「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可算入額由1,000萬提升至1,500萬

推動在港拓展黃金倉儲,以3年超越2,000噸為目標

2025年成立吉隆坡經濟貿易辦事處。

成立「大宗商品策略委員會」,加強頂層設計和長遠策略制訂

2026年優化可攜現金援助(「跨境支付通」)發放安排

創科及新產業

預留10億元用於2026年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

2025年內推出北區沙嶺約10公頃數據園區發展用地作市場招標

推出第二期AI沙盒計劃

加速建設第3個「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料旗下的研發中心將於2026年上半年成立

下調「新型工業加速計劃」申請門檻,項目總成本最低要求由3億調低至1.5億

運用創科基金引入新科研技術義肢,供截肢人士免費配置使用

成立香港太空機械人與能源中心,支援國家嫦娥八號任務

全港首間大型電動車電池回收設施料於2026年上半年在環保園啟用

醫療人才

籌備成立「國際臨床試驗學院」,培育大灣區臨床試驗人才

2026年內成立「香港藥物及醫療器械監督管理中心」

成立「引進創新藥物及醫療器械辦公室」,將創新藥械主動引入香港


 
 
 
bottom of page